首页 > 探索与创新 > 云泰观点

顺势聚力 营造淄博项目营商新局面

2019年12月18日,淄博项目的花神庙街开街,它是三线城市进行场景体验与社交消费升级的大胆尝试。在一线城市已经不是“新奇物种”的室内主题街区,第一次呈现在淄博消费者面前,为他们带来全新体验。

花神庙街的开业看似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——5000多平方米的面积,施工期只有45天,单方的改造成本只有其它项目的三分之一,且品牌资源极度匮乏,很多商户对于主题街区理解不深。但淄博团队还是克服了一切困难,迎接挑战,战胜挑战。

淄博项目的花神庙街首次以花神为媒,将祈福文化、市集传统与古风潮流融合一体,进行有益创新。我们坚持以“文化入魂,设计绘皮,业态化骨,运营成血,重塑潮流文化新热点”为根本出发点,为我们完善购物中心商业生态系统、拓宽线下竞争实力护城河积极探索。

在开发推进的同时,我们同步积极把握淄博市关于繁荣主城区夜间经济的政策指引,着眼本地消费需求特点,强调定位、设计、开发、运营四个关键维度,目标很明确:不仅要把花神庙主题街区打造成商业与乡土文化回溯、融合、具象化的创新实践样本,还要成为淄博市夜间经济第一批试点街区,获得政府认可支持,赢得消费者的广泛好评。



坚持平台思维,瞄准社交消费

确立花神庙主题街区合理定位


购物中心是业态品牌线下聚合的平台,获取、经营流量的能力应是其核心竞争力,然而线下商圈从垂直型分布变为扁平化,客量分流突出。目前商业竞争的实际就是对消费者时间的争夺战,而线上电商又发力争夺消费时间领域,严重挤压了线下商业经营空间。

建立花神庙主题街区的目的就是要吸引、驱动客流,通过破解购物中心同质化难题,打造共赢、开放的商业生态系统。我们在定位时必须考虑,除了给顾客带来利益,还应带来自我归属感与社会认同感,“让商业有卖点,让顾客有看点,让项目有亮点”,成为主题文化传播的展示地。

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避免沦为集贸市场类型的集市,拉低购物中心的调性;另一方面还要避免沦为同质化严重的旅游一条街,否则难以引起客群共情,更无法实现引流。

“古者二十亩为井,因井为市”,“有买卖处便成市井”,而市井也就是社交消费之地,那么花神庙主题街区应该是集传统市集、文化商业街区于一体的混合体,着眼社交消费行为,具有话题性,热闹、有趣,充满活力、调性和烟火气,是吸引新中产、新青年与新女性释放本我、获取共情、享受社交性购物快感的乐土。




联动夜间经济,取得政府支持

实现花神庙主题街区拓展延伸


2019年8月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》,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。淄博市政府也出台了配套举措,要全力打造一批夜间经济载体,营造开放、有序、活跃、高品质的夜间经济环境,推动形成夜间经济体系。

我们研究看到,夜间经济是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,将使消费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,可以提高商业设施使用率、延长游客滞留时间,是“城市消费的新蓝海”。于是,我们主动与政府联系对接,积极汇报花神庙主题街区项目,提出配合做好夜间经济环境,得到了政府主管领导的肯定,在政策支持、宣发资源等多个方面给予帮助。

在开街当日,淄博市委常委、宣传部毕荣青部长等领导参加了开街仪式,随同的淄博

电视台、《大众日报》、《鲁中晨报》等10余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到场进行了集中报道,传播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。这次联动合作不仅丰富了淄博当地夜间消费场景,短时间迅速扩大花神庙主题街区的社会影响,达到多赢,也成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有益尝试。






突出设计调性,把控设计需求

完成花神庙主题街区概念落地


在花神庙主题街区的设计上,我们也摸索、积

累了一些心得:

设计即颜值,颜值即人气,设计必须做到调性鲜明,主题清晰,风格突出,场景特征明显,具有强烈视觉印象感;

设计语言要能与本乡本土文化形成交集,进而引发目标客群情感共鸣,在淄博项目花神庙主题街区设计中,我们认为淄博为古齐国首都临淄所在,是齐文化发源地,齐文化尊崇黄老道教文化,而花神概念正是来源于道教文化,花神庙街意在重新将花神文化带回她的发源地,成为继周村古商业街之后,又一携手、传承淄博乡土文化的商业盛举;

专业的工作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干,同时必须充分沟通设计需求,对色彩语言、视觉符号和IP装置给出设计制约要求,避免发生千街一面的窘况;

设计需求确定之初,要预先周全考虑品牌的融合程度,避免在招商过程中用各种不相关的品牌、品类填铺,偏离原来设计方向而变得不伦不类;

将优秀的体验式设计、强大的外观和卓越的功能结合在一起,才是创造理想顾客体验的关键,设计概念落地时,必须要充分考虑影响这三者取舍的各类相关因素。



围绕客群特征,均衡业态组合

筑牢花神庙主题街区消费基本盘


25-35岁客群是淄博项目的主力消费客群,也是所有客群中的优质客群,其消费人数、消费金额占比均在55%以上,消费能力更强,有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。因此,花神庙主题街区在业态把控上就必须瞄准年轻目标客群消费特征,落实潮流范、创造力、体验感、趣味性的总体基调,打造“年少要轻狂、自在潮流向我看”的定位标签,积极满足淄博年轻人网红打卡的社交消费新需求。

在前期业态布局上,我们看到体验业态是差异化的重要保障,合理引进既可以延展客层范围,吃掉动线末端的“垃圾面积”,又可以有机调度冷热区,随时间变化布局,实现客流“蓄水池”的功能;而零售业态则是动态调整空间布局的抓手,也是营造新鲜感和趣味性的重要手段。

最终,我们研究确定聚焦在构建少年班、小确幸、欢喜巷和幸福里四大主题业态上,并在招商筹划之初,就考虑了均衡配置设计,力争降低发生计划外恶性掉铺的可能性。

我们还通过分类分析典型家庭、单客、零散客组参与购物体验的可能过程,设计了招商方案,通过同品类内部竞争数据分析,来区分长期租户、新引进观察租户以及更替租户,从而制定租金调整安排。其中关键就是要强调“和而不同,定位匹配”,既要相对集中,又要合理搭配,从而形成良性业态组合,实现优势互补。



转变运营理念,加强迭代优化

保障花神庙主题街区平稳顺畅


在运营上,花神庙主题街区要保持全周期配套运营措施持续跟进,时钟化活动不停歇,周办茶马鲜花市集,月开花神庙会,持续营造庙街热闹氛围;

运营重心从商品消费转变为时间消费,运营不能简单等效为日常管理,需要参与到设计筹划层面,积极调整目前同质化的陈设场景,构建人格化的、更具有吸引力的空间,增加消费者停留时间,以形成更多的随机消费;

积极跟进、适应目前消费行为呈现社群化特征的大趋势,实现功能模块化、服务标签化,不断以社群化的审美去组合演进,让主题街区就像一个个主题集装箱组成的拼装集合,形成周期性的动态变化,时时呈现新鲜感;

坚持社交性是线下购物中心发展的必然属性,注重加强购物社交体验的不同维度,在空间、环境、服务、营销等诸多细节上加以递进展现,引导消费客群建立清晰的享受服务体验层级的形象化心理反馈,形成与线上和其他传统商业的体验感差异。